Gordon投資過的資產類型,五花八門,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,其中一項仍持續帶來現金流的就是「太陽能發電廠」,乍聽投資「太陽能電廠」聽起來是一筆巨大的投資,但透過「陽光伏特家」平台便能輕鬆成為投資持有者,它們的理念是讓全台灣人都能成為民營電廠合夥人。
陽光伏特家
「綠點能創」成立於二零一五年七月,讓一般人能輕鬆成為投資綠能的參與者,使「永續發展」真正落實生活。二零一六年推出台灣第一個綠能出資平台「陽光伏特家」。
「陽光伏特家」拿下第一張綠能售電執照,要讓人人都可參與綠電經濟,投資太陽能板電廠,後進競爭對手是有擁有富爸爸「中租控股」的「中租全民電廠」!
再生能源推廣計畫
發展「再生能源」是全球各國為溫室氣體減量的重要對策之一,為加速太陽光電再生能源的設置能夠普及,經濟部能源局制訂了再生能源固定收購電價制度(躉購制度 / Feed-in Tariff),以補助之精神提供固定優惠費率,保障收購再生能源所生產之電力二十年。
相關細節請參考經濟部能源局「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」推動辦公室網站:經濟部能源局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推動辦公室。
群眾的力量
網站系統依照年均日照發電量,扣除可能成本,回推估算顯示年化投資報酬率預估約6.26%。運作原理是讓小額投資人可透過平台直接投資「太陽能屋頂」,平台會與屋主接洽、長期租賃屋頂、架設太陽能板、協助申請法定程序,最終賣電回台電,簡單說就是「一手包」。
使用者介面
投資頁面的太陽能案場寫得很清楚,包含地理位置、圖片與扣除相關費用 (系統維護、保險、空間租金)後,所得之預估報酬率。
標的物-桃園千塘一號
二零一七年九月份,我參與了陽光伏特家群眾募資太陽能板的案場,購入兩塊太陽能板,為台灣「太陽能」永續能源,貢獻些薄心力,同時打造另類「綠能收益」,每兩個月領取「售電收入」,兩片太陽能板實際投資為新台幣29590,為期約兩個月的施工建設,加上整個申請程序跑完約三個月,總花費時間抓約半年。
風險評估
- 「政策風險」仍然存在,綠電二十年期躉購合約,國家財政能否能負擔,未來變化都是潛在考驗。
- 實體太陽能板可能因天氣或不安定因素導致損壞,毀損風險已轉嫁產險,各種成本會影響收支。
陽光伏特家會將已完成開發的募資案場,持有權轉到另一家財務獨立的公司 (SPV),所有台電躉購電費收入,統一進入SPV之後,由SPV扣除營運管理與20年的折舊分期攤提之後,將獲利按出資比率匯給投資人,也就是說「陽光伏特家」將「施工專案管理」跟「發放售電回報」兩個業務分開,即使前者倒閉,投資人仍能獲得應有的「售電收益」。
運作至今,尚未傳出有未支付款項或是詐欺傳聞。
實際收益表
|
售電收入已收到TWD 8380,本金回收率28.32%。
(持續追蹤更新,更新日期:2021/1/16)
結論
以投資而言屬於「長期投資標的」且標的物是實體太陽能的部分所有權,無法隨意變現,以上是投資前需要思考的部分。
Gordon我秉持著多元化投資標的,支持環境保護,幫助台灣環保能源發展,能賺錢又能幫助環境,一舉兩得!
(無推薦投資之用意,投資一定有風險,投資有賺有賠,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)